热电阻和热电偶的区别及故障处理方法
热电阻和热电偶的区别及故障处理方法
一、热电阻与热电偶的区别
1、从可以区分:为热电阻,为热电偶。
2、线制不同:热电偶为二线制,热电阻为二线制、三线制和四线制,常用的为三线制。
3、测量原理不同:热电阻随温度的升高阻值变大,热电偶随温度的升高毫伏值变大。
4、输出信号不同:热电阻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信号,热电偶用万用表测量电压毫伏信号。
5、所用传输电缆不同:热电阻到变送器用本安电缆,热电偶到变送器用专用的补偿导线。
6、测温范围不同:热电阻一般测量低温,热电偶一般测量高温。
二、热电阻与热电偶的计算公式
(1)热电阻的计算公式
PT100热电阻常见的有两线制、三线制和四线制,今天主要以三线制为例讲一下计算公式。
AB=AC=115欧姆 BC=5欧姆,计算一下实际温度应该为多少度?
首先记住四句话:
1、电阻每增加1欧姆,温度大致升高2.5度。
2、温度每升高1度,电阻大致升高0.385欧姆。
3、PT100热电阻0度时电阻为100欧姆,50度时电阻119.4欧姆,100度时电阻为138.5欧姆。
4、测量热电阻的时候,必须断开电源后再测量,才能保证准确性。
A、粗略计算过程:AB-BC=115-5=110欧姆 110-100=10欧姆 10*2.5=25度大致温度为25度左右。
B、想要知道更加准确的温度,则需要查PT100热电阻的分度表,查一下110欧姆具体对应的温度109.35欧姆=24度,109.73欧姆=25度,110.12欧姆=26度
(2)热电偶的计算公式
以K型热电偶为例,介绍一下两种计算方法,热端温度为840度,840度的毫伏值为 34.909mv ,环境温度为25度,25度的毫伏值为1mv,问DCS显示多少度是正常温度?
粗略的计算方法是
A:用万用表测量热端毫伏值为34.909mv对应的温度为840度,加上环境温度25度,等于865度,DCS显示温度865度左右,这是很多老师傅教的计算方法,简单实用。
精准的计算方法是
B:找一个现场温度计测出环境温度25度,查分度表25度对应的毫伏值为1mv,再测量热端的毫伏值为34.909mv,两个毫伏值相加等于35.909mv,再查分度表可以看出864度对应35.880mv,865度对应35.920mv,35.909mv对应的温度就是在864度到865度之间。
从上面两种计算方法可以看出来,老师傅的计算方法更实用一些,学习仪表要懂理论,也要学会变通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
三、热电阻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
1、热电阻断路和短路
处理方法:断路和短路是很容易判断的,可用万用表的“×1Ω”档,如测得的阻值小于R0,则可能有短路的地方;若万用表指示为无穷大,则可判定电阻体已断路。电阻体短路一般较易处理,只要不影响电阻丝长短和粗细,找到短路处进行吹干,加强绝缘即可。电阻体断路修理必须要改变电阻丝的长短而影响电阻值,为此以更换新的电阻体为好,若采用焊接修理,焊接后要校验合格后才能使用。
2、显示仪表指示值比实际值低或示值不稳
处理方法:保护管内有金属屑、灰尘,接线柱间脏污及热电阻短路(积水等) 除去金属屑,清扫灰尘、水滴等,找到短路点,加强绝缘等。
3、显示仪表指示无穷大
处理方法:热电阻或引出线断路及接线端子松动,更换电阻体,或焊接及拧紧接线端子螺丝等。
四、热电偶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
1、热电势比实际值小(显示仪表指示值偏低)
处理方法:热电极短路 找出短路原因,如因潮湿所致,则需进行干燥;如因绝缘子损坏所致,则需更换绝缘子;
热电偶热电极变质 在长度允许的情况下,剪去变质段重新焊接,或更换新热电偶
2、热电偶的接线柱处积灰造成短路
处理方法:清扫积灰
3、补偿导线线间短路
处理方法:找出短路点,加强绝缘或更换补偿导线
4、补偿导线与热电偶极性接反
处理方法:重新接正确
5、补偿导线与热电偶不配套
处理方法:更换相配套的补偿导线
6、热电偶安装位置不当或插入深度不符合要求
处理方法:重新按规定安装
7、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不符合要求
处理方法:调整冷端补偿器
8、热电偶与显示仪表不配套
处理方法:更换热电偶或显示仪表使之相配套
9、热电势比实际值大(显示仪表指示值偏高)
处理方法:热电偶与显示仪表不配套 更换热电偶或显示仪表使之相配套
10、有直流干扰信号进入
处理方法:排除直流干扰
11、热电势输出不稳定
处理方法:热电偶接线柱与热电极接触不良 将接线柱螺丝拧紧
12、热电偶测量线路绝缘破损引起断续短路或接地
处理方法:找出故障点,修复绝缘
13、热电偶安装不牢或外部震动
处理方法:紧固热电偶,消除震动或采取减震措施
14、热电极将断未断
处理方法:修复或更换热电偶
15、外界干扰(交流漏电,电磁感应等)
处理方法:查出干扰源,采取屏蔽措施
16、热电偶热电势误差大
处理方法:热电极变质 更换热电极